对话帆软CEO陈炎:在快速变化的BI市场乘风破浪

文 | 商业智能BI相关文章 阅读次数:3,195 次浏览
2022-12-01 11:22:54

企业数字化转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推动企业组织转变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辅助领导决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大化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BI是绕不开一条路,甚至可以说是贯穿式存在。面对快速增长同时也在快速变化的BI市场,帆软如何持续保持竞争力,牢牢占据国内BI市场领导者的地位?

如何持续保持竞争力,牢牢占据国内BI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如何坚守初心,帮助企业发挥最大的数据价值?2022年7月,e-works总编黄培博士采访了帆软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炎先生。

BI市场,企业数字化发展,商业智能软件

帆软联合创始人兼CEO 陈炎

1帆软:成长与稳定之间

2017年以来,帆软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模式,凭借着拳头产品FineReport、Fine BI、简道云等快速抢占市场。销售额从2017年的2.87亿,到2021年已经突破11.4亿,5年不到的时间翻了近4倍。

与此同时,帆软的员工规模已突破1800人。根据IDC发布的《2021下半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跟踪报告》,帆软已连续五年保持国内BI领域市占率第一,彰显了帆软在BI领域的绝对实力。在外界看来,在BI赛道高速奔跑的帆软已迎来发展的“高光时刻”。

“如果说需要给近两年的帆软下个定义,我想应该是处于成长期和稳定期之间。”帆软联合创始人兼CEO 陈炎始终保持着冷静与理性。陈炎表示,帆软通过迭代升级的产品、独特的用户生态等达到了吸引新客户和保留客户的效果,实现了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展。

但随着规模的快速扩大,“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走粗放式管理。对内,需提高经营效率,遵循公司使命,发展专业的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等,并针对某一产品线建立相应的事业部和配套的运营团队、营销小队,保障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对外,需在保住现有流量的基础上继续挖掘用户需求,迭代产品功能,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这两点也是近两年帆软正在着力去做的事,在追求稳定发展前提下,保证组织灵活性和发展。”

事实上,帆软近两年在内部管理的改变和相关产品的研发上,是和国内BI市场的发展高度吻合的。在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下,BI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国内BI市场规模已持续保持增长的态势,BI软件逐步走向国产化、云化、场景化以及更加智能化。

帆软除了重点深入拓展细分行业的商业智能场景和解决方案,不断打磨迭代FineReport、FineBI等核心产品,还根据市场的变化对公司内部结构做了调整,发展出了单独的产品线——简道云。

作为内部孵化的SAAS创业项目,简道云在2015年正式上线,2017年正式启动收费制,数据显示,现在简道云已拥有了超1600万的用户,近120W的企业和组织客户,其中付费企业已达上万家,这也是帆软继FineReport、FineBI后新的增长点。

在陈炎看来,BI市场的魅力就在于它持续且快速的变化,新的产品会不断衍生。帆软也在建立新的产品线,做好内部孵化,组织调整+新产品的探索,希望能在国产化软件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2重视客户需求,让BI更有中国特色

对企业而言,面对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实现数据驱动决策已成为企业的一致需求。而商业智能软件的价值就在于此,通过进行多平台数据抓取,并自定义核算规则,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灵活多样且实时展示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准时性,提高工作效率,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这也意味着,BI软件已成为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刚需。

陈炎表示,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对于BI在需求层面有着很大的不同。BI的核心逻辑是基于本土商业环境,形成一套技术+管理的完整体系,最终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它不仅仅是一款数据分析工具,还和企业的管理制度、流程甚至文化息息相关。

由于中外的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不同,国外企业所导入商业智能的理念更加贴近管理层面,习惯性运用实证的方式去验证和归纳问题,并为其提供决策支持;而中国的导入过程则显示出与企业实际应用层面的契合,更习惯在已有的数据模型技术上进行分析。

帆软最核心最大的优势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主”。陈炎指出,帆软在创立之初就提出按照客户的需求做产品这一理念,直到现在依旧在践行。“帆软产品在研发全环节中都会邀请自己的客户共同参与,这些也让我们对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和需求有着更深刻的认知,所以在产品定位、产品矩阵、优势功能、服务体系和生态建设,都形成了一定的优势,而且是组合拳的优势。”

BI市场,企业数字化发展,商业智能软件

帆软产品矩阵

举例来说,帆软在2021年底,曾经对国内300余家企业的CIO进行了调研分析,以更明确国内用户对BI的诉求。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对于BI的主要应用场景诉求仍然集中在“辅助决策,提升决策效率”和“提供管理依据,优化管理方式”,以及“打破数据壁垒”等方面。此外,调研结果显示,66.34%的受访企业都选用了或倾向选用报表式BI工具。

大部分企业将报表式BI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可以说它是我国的一个特色需求,是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先行要素。Gartner 也在《市场趋势:中国企业买家越来越喜欢通过本地提供商进行虚拟化数据和分析》报告中指出,“大多数企业仍需要传统报表,尤其是中国式的高度格式化的报表,而本地供应商也很好地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

FineReport就是帆软经过16年深耕报表应用,专为我国企业数据分析而设计的报表式BI产品。相较使用起来较为繁琐的国外报表式工具,帆软FineReport更为的易用,能被业务人员快速学习和掌握,满足不同人群的视觉展示需求,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即席分析操作,如图表类型的切换、排序、过滤等。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帆软内部还建立了“数据应用研究院”、“光锥实验室”等标准化的市场需求洞察、产品孵化机构,以实现产品持续迭代优化。同时,帆软在2021年还进行了“企业选择BI工具考虑因素”调研,其中“易用性”、“数据整合能力”、“界面强大”位列前三,价格、服务支撑、专业强选择人数也超过50%,针对这几项,帆软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进行了一对一的全面升级,包括场景化的强应用、新一代大数据引擎的研发、多数据源的支持、可视化的丰富等。例如在2021年10推出的FineReport V11.0版本,就具备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功能、一键式布局功能等,再次降低了其使用门槛,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帆软产品已被成功运用在70000个企业或者组织的信息化项目上。拥有超过87W的用户开发者,每天都有超过500W的用户,使用帆软产品进行数据分析,查询,填报以及应用搭建。对于帆软的产品而言,市场有新的需求,它就有新的可能。

3是技术型帆软,更是生态型帆软

当下,构建合作共赢的生态,成为了软件企业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帆软也一直在积极打造基于产品、社区、用户的共赢生态圈,并在2018年正式推出“帆软+计划”。陈炎强调,“我们是技术型帆软,更是生态型帆软。”

在产品布局上,帆软的产品生态分为四个部分。

BI市场,企业数字化发展,商业智能软件

帆软商业智能产品与服务体系

 终端展示+三大核心产品组成的“帆软+工具”

帆软通过核心产品FineReport、FineBI、简道云配合终端展示工具“FineMobile”、可视化大屏及PC端应用,可满足客户对“工具——展示”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帆软的诸多产品并不是零散的,而是有很强的内部逻辑关系,共同构建一整套在技术、功能逻辑上密切配合的国产BI产品体系:通过FineDataLink产品,实现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清洗,解决企业应用中数据孤岛和数据分散问题;通过FineBI、FineReport产品,实现自助式分析和报表式分析;通过简道云来实现应用搭建,绑定企业微信、钉钉等第三方平台;依托九数云来构建SaaS BI,借助数知鸟来实现数据需求管理等,帮助企业让数据成为生产力,发挥数据价值,驱动企业智能决策。

 售后服务+实施服务+社区生态服务组成的“帆软+服务”

其次是帆软独特的服务和用户生态,除了最基础的项目实施及售后服务外,帆软也为企业提供数据人才培养服务,通过社区学习及互帮互助等帮助企业数据人才快速成长。

帆软搭建的用户生态系统由专门的运营小组负责,功能涵盖模板贡献、文档完善、互助问答、讲师教学、产品体验、插件开发六大模块,不仅让软件问题得到第一时间解决,也为企业更多场景化应用和未来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教程和参考建议。目前帆软社区已吸引了140W+铁粉,日活用户超1.2万,社区每个月会开展20场左右线下课堂与线上课程直播,用户学成后还可以去考帆软认证的工程师证书,并进一步获得帆软配套提供的工作机会。

 行业方案+行业产品构成的“帆软+方案”

除了FineReport、FineBI、简道云三个拳头产品,帆软也在孵化并陆续使用相关行业产品,比如阿米巴、精益生产管理平台、货值数字化管控、电商参谋、银行工作台、SFE商业分析仪表盘等等。

同时,帆软也在基于行业共性的指标体系打造行业场景解决方案。目前,在制造领域,帆软已形成了机械装备、电子电气、通信、化工、能源矿产等多行业的解决方

 品牌活动+数据应用研究院组成的“帆软+交流平台”

帆软非常乐于搭建行业优质的活动交流平台,目前,帆软通过品牌活动的组织开展,希望能为上下游的客户、供应商提供更多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帆软还成立了数据应用研究院,简单来说,是帆软打造的BI行业智库机构,研究范围涉及行业典型案例研究,行业原创观点等,以促进BI相关从业人员的交流和研究。

除了产品及服务生态,帆软还打造了伙伴生态系统。基于“帆软+”计划,帆软立足于BI和数据分析,积极拓展上下游伙伴,共同整合双方的产品、方案、营销能力和资源,帮助彼此加强和巩固品牌竞争力,延伸双方的增长路径。

目前,帆软的生态系统已拓展到数据准备层、数据治理、数据底层、3D可视化、大屏、数据挖掘六大模块。帆软正与合作伙伴一起,在聚焦BI主赛道的前提下,共同洞察客户真实的需求场景,打造有价值的联合解决方案,以满足近2万家帆软客户日渐丰富的数字化需求。

4布局来,始终“早迈半步”

谈及BI市场的发展趋势,在陈炎看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

 从行业层面,未来3年,全球BI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增速逐渐放缓,国内市场规模增速继续领跑全球,且马太效应明显,市场会迎来竞争新格局。

陈炎表示,在经济下行、需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加之新冠疫情的常态化,预测未来3年全球BI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速逐渐放缓的增长趋势。而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中国BI市场规模增速均高于全球,这和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及数字化转型浪潮等有不小的关系。

据IDC《2021下半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1下半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为4.8亿美元,2021全年市场规模达到7.8亿美元,同比增长34.9%。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0.2亿美元,未来5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0.8%。

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可以预见两大现象。一是国产BI品牌地位和市场份额的提升,二是BI行业将出现更多的新进入者。因此,国内BI市场的竞争将面临新的格局。然而,B2C和C2C等行业属性不同,B2B行业的竞争核心依旧是产品,新创品牌在没有产品优势及服务优势的情况下很难闯出一片天,再加上BI产品拥有较高的门槛,那么竞争将很有可能集中体现在尾部企业。因此,新的竞争格局下,头部BI厂商的领导者地位仍然难以撼动,BI市场竞争的马太效应将依旧明显。

 从产品层面,未来三年自助式BI将在全球保持高速发展,而与此同时,报表式BI+自助式BI的“双模IT”模式在国内的表现将十分强势,并成为中国特色需求,且本地部署将仍是中国BI市场的主流部署模式,云部署模式会以较慢的速度增长。

从功能模式上来看,自助式BI更能满足数据分析师的要求,且其有着简单灵活、低成本、以业务为驱动、快速实施等优势,在企业中广受好评,未来三年的主流BI产品也将会是自助式BI,而传统式BI将处于持续衰退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很快将被取代。在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发生根本变化之前,仍然有部分企业对传统BI有需求。在自助式BI高速发展的同时,报表式BI在国内的表现将依旧强势。在未来,我国会形成Gartner所说的“双模IT”模式,报表式BI+自助式BI企业双应用。

此外,虽然企业上云是大势所趋,但数据安全、上云顺序、云BI市场成熟度等因素让中国企业在选择部署模式时,仍然倾向于本地部署。预计在2-3年后中国公有云商业智能产品会显现出广泛需求,所以短期内云部署模式将会以较慢的速度增长。

 最后是产品功能层面,短期内中国BI产品的核心功能将仍然聚焦于展示层和数据底层,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长远看,增强分析将是主要发力点。

在Gartner 定义的分析与BI平台众多关键能力中,数据可视化、数据准备、数据源连接是受访企业认为BI平台最应该具备的3项关键能力;从企业当前应用的BI技术来看,数据可视化、数据仓库、ETL等展示层和数据底层技术也稳居前列。

这表明,中国企业当前更关注BI在基础的可视化展示与底层数据整合上的表现。而在未来企业完成基础BI能力的建设后,更多的需求将转移到分析类功能和技术上。此外,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查询、语音生成等增强分析技术将是未来BI技术的主要方向。

从帆软对企业的调研来看,部分企业确实对增强分析技术有一定的期待,其中又以NLO、NLG等自然语言技术更为企业关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BI产品功能与新兴数据技术融合的时间线受到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用户需求的影响。因此该项技术在国内企业的落地与普及仍然存在一定的泡沫期。

针对以上三个变化,帆软也在努力调整自己,“早迈半步”也一直是帆软对市场的态度。例如,2015年简道云刚开始孵化时,国内外也才开始有云化或者SaaS化的概念。

目前针对短期内中国企业需求,帆软通过FineReport、FineBI、简道云组合产品,可以满足企业自助分析、公有云部署、报表式BI+自助式BI的“双IT”应用模式。而针对BI市场长远的发展,帆软内部也在积极孵化新产品,顺应中国企业的需求。陈炎强调,“考虑市场一直在快速发展,我们也不想成为‘先烈’被淘汰,多走半步就可以了,未来有新的可能,帆软也会积极尝试。”

5后记

对于帆软而言,将秉承“让数据成为生产力”的愿景,帮助企业真正发挥出数据最大的价值,一方面,从管理角度,BI主要是强化经营管控,驱动管理转型。即通过准确、实时的数据发现经营问题,管控经营过程,实现科学决策,从而驱动管理由粗放向数据驱动的方式转变。

另一方面,从业务角度,业务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大量手工报表、人工统计、逐级取数等操作,都可以由BI来代替,既能减少人为干涉错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又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成本,让业务人员把更多时间放在业务本身上。

未来,BI领域肯定会有深入且高速的发展,贯穿于企业内涉及决策过程的每个环节,最理想的应用状态将类似于手机的导航软件,会直接根据相关数据告诉用户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有哪几条路可以走,时间分别多少,然后就进入实时导航模式,帆软深耕BI赛道16年,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带来更多亮眼表现。

很显然在目前的信息时代,借助类似于FineBI的这些工具,可以让企业加速融入企业数据分析的趋势。备受市场认可的软件其实有很多,选择时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一般的情况下,都建议选择市面上较主流的产品,比较容易达到好的效果,目前企业数据分析BI软件市场占有率前列的,就是帆软BI软件——FineBI。

BI市场,企业数字化发展,商业智能软件

商业智能BI产品更多介绍: www.finebi.com

产品体验

相关内容

目录
立即体验 立即体验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技术问题

投诉入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