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平台建设案例:零周期上线BI平台经验分享!

文 | 商业智能BI相关文章 阅读次数:247 次浏览
2023-12-21 15:20:16

随着近几年企业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进,BI作为企业的数据应用平台,其价值已不言而喻。

但帆软在走访客户的过程中会发现,虽然大家对BI平台的价值已有共识,但在搭建BI平台时还是会受制于对BI建设路径的不清晰,业务人员用不起来等问题,导致信息化项目推进受阻,而其中最显著的两个问题是:

  • 如何通过BI让数据真正产生经济价值?节省成本or扩张业务?
  • Bl是否一定要等内部具备高质量的数据底层之后才能建设?

而针对这两个问题,帆软专访了万昌印刷的财务总监李彦明,看他们作为一家拥有1200+员工的老牌制造企业,是如何将BI分析平台做到几乎0周期项目上线,在短期内实现了销售、生产端核心业务数据的线上化,并最终实现“数据价值可视化”,从而让领导认可,让同事减负,让数据真正成为生产力。

以下为李彦明总监的采访分享,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正处于相同信息化阶段的企业。

核心观点:

  • 相比Excel,BI最核心的能力是:“及时通过分析联动钻取数据,快速定位业务问题,辅助中高层做出合理决策”,FineBI在这一块上给万昌印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 BI作为一种数据工具,不仅仅能做到数据可视化,更重要是能帮企业倒过头来发现之前流程设计上面的纰漏,不断优化内部流程。
  • “以前每个月的经营分析会,都是现场PPT汇报,会后Excel分析,现在只需要做好BI看板,领导自己在会上从看板里面来了解数据,以前是非动态的,现在重点是做分析”。

一、BI的过去:上BI并非一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跟很多企业一样,几年前万昌印刷对于数据的管理较为零散,那么产生的问题也非常典型:

  • 内部信息隔阂严重:只能毛估自己利润,领导看不清效益,经营和管理找不到方向
  • 仍存在较多线下数据:业务系统未完善,数据未完全线上化,需要低效人工统计
  • 数据产生不出实际价值:对于数据的诉求,更多还是先能看到数据,但数据产生不出对应业务价值

而在这段时间内,李彦明总监也逐渐通过同行的分享关注到BI产品,知道BI能解决部分上述的数据问题,但也由于上述问题,例如业务系统未完善,还没实现业务数据100%线上化等,因此就一直没有把BI的日程提上去。

但随着这几年公司业务系统越来越完善,主体的数据可以说基本线上化了。

更关键的是明显能感觉到“中高层对数据的诉求越来越高了”。

以前要求财务部门几天时间内把数据统计好,现在会发现除了统计数据,高层更多是想了解数据背后的业务价值。

使用FineBI进行业务分析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费用预算。老板现在要看的不再仅仅是各个部门目前费用花了多少,更想让财务人员说出目前费用控制上有哪些具体问题可以解决,是不是某个费用预算定的不合理,是不是有些部门控制的比较宽松,这些问题都更加具体细化了。

这也要求他们要往前再迈一步,从提供数据→提供从业务数据中发现的可能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这也是上BI最关键的原因。

二、BI的现在:逐步实现三大业务价值,让数据成为生产力

价值一:帮助快速根据数据,定位出业务问题出在哪

以经营分析为例,万昌印刷每个月10号要开经营分析会,以前的模式是大家在会议上提了一个问题,然后记录下来,会后我的人再去拉透视表定位原因。不仅效率上严重滞后,更关键的是管理层本身时间就很有限,能在会前或者会中做好的,就不要再留到会后,那样是没办法闭环的。

使用FineBI进行经营分析

今年8月份,万昌印刷的经营汇报还是通过PPT来进行汇报的,到现在11月份,经营分析会已经完全切换成BI来做了。

李总监会要求财务人员在会前先做一轮分析,输出结论,然后会议中谁还有问题,现场就可以通过BI的联动钻取功能直接定位原因。又比如,在企业差旅费费用报销这块,通过BI就可以快速知道哪个部门交通费用发生最频繁,具体是哪些业务经理的,发生在哪些客户上面了。

使用FineBI进行经营分析

其实相比Excel,这才是BI最核心的能力:“及时通过联动钻取数据,定位业务问题,辅助中高层做出合理决策”。

因为如果仅仅是出个数据,Excel上有模板,每个人替换个数据也没有问题,虽然说人工处理有一定重复性或者说数据量大会卡顿,但这些都不会“真正阻塞”业务发展。

真正阻塞业务的是在分析这个环节,从数据上看到问题之后如何快速定位到具体问题,BI在这一块上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价值二:倒逼不断优化内部流程设计

现在企业发展的节点上,关键的一些业务流程其实都线上化了,那下一步优化方向在哪?

这就要结合BI来做,因为只有当企业开始考虑数据如何应用了,才会倒过头来发现之前流程设计上面的纰漏或者不足。这方面的价值甚至更大,因为能帮企业不断的优化内部流程。

举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万昌印刷明年的年度费用预算精细度是去年的两倍不止,以前就做到部门,很粗的粒度,因为分析能力限制,做的即使更精细也不会分析到那个粒度,员工精力还是有限的。

同样是费用,除了预算,接下来还要引入机票的折扣,目前机票折扣是用户手工录入的,数据准确性很差,分析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下一步计划直接接入机票的全价票数据来自动计算折扣,一方面用户那边不用手工录入了,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分析精度上的问题。

分析精度
从前
分析精度
现在

价值三:成为财务与业务的沟通催化剂

在以往,因为互相不理解对方的工作逻辑,所以财务部门与业务方其实沟通较少的。

近几年由于“业财融合”的兴起,也倒逼财务人员去思考改善这个问题。而BI的出现,李总监认为其刚好是财务与业务迈出第一步沟通的最佳催化剂。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很多的经营问题,是要业务和财务一起去解决的,财务要站在经营增长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业务方要结合自己的经验用财务逻辑去考虑如何解决问题,两者虽然站的视角不同,但是是缺一不可的。

同时,业财融合对财务部门的人员素质要求是提高的,从数据统计到数据分析,现在对大家的要求上了一个层级,需要财务人员能够协同业务方去发现问题。所以下一步,企业会要求他们要能够走出去,去熟悉业务,去了解当前业务方关注的问题。

三、BI的未来:看板的深入应用&ERP报表的替换

第一:看板的深入应用

万昌印刷从采购前的测试阶段起就开始进行Excel报表向BI的转化迁移,在2个月的测试试用过程中,财务BP完成了业务端的销售与生产部门十几张关键分析看板的开发,所以BI平台采购后便可直接上线开始接入各类经营分析会议。

使用FineBI进行看板的深入应用

第二:ERP报表的替换

现在在ERP里面也开发了很多报表,但都是静态报表,只能做到数据的自动化,缺乏分析能力,稍有疑问就得到处重新拉数据。所以企业会优先把ERP里面的报表重新在BI上设计一遍,然后做一个大面积的替换迁移。

使用FineBI进行ERP报表替换

这两件事同步去做,因为大的方向上,企业要做的不仅仅是财务部门把BI用起来,而是要让整个公司把BI用起来。

所以第一件事是在管理层里面激起水花,让大家感受到分析的价值。第二件事是从用户端做覆盖,自下而上推动大家去用。这两件事情做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大规模的推广了。

四、思考:BI是不是要等具备高质量数据底层之后才能建设?

如果公司信息化走的很靠前,等到想上BI项目的时候内部已经有成熟的数仓了,这种情况当然是最完美的。

但实际情况是公司IT部人员精力是有限的,本身业务系统的维护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精力,相信这也是大部分制造业的现状,这种情况下要等数仓项目起来,且不说内部立项的难度,即使内部整个流程都比较顺利,项目的周期也是很漫长的。

所以这个问题万昌印刷的想法是:“先满足业务需求,进而倒逼数据的建设。”

数据的建设是很复杂的一个事情,涉及业务流程的修改还涉及最终模型的设计,这个过程要么企业有经验非常丰富的工程师,要么有相对明确的需求做牵引,这里万昌印刷选择的是后者。

所以前期策略是先把工具给到,让大家先用起来,等用起来之后分析需求相对明确了,再反过来设计数据层。

数据建模概念图

以财务部门为例,初期开发的看板所使用的数据都是Excel数据,目的就是把明确需求这一步放到这个环节完善掉,类似一个mvp环节,在这个环节先基于Excel的数据做出来东西,确认需求的合理性以及设计逻辑没问题之后,再将对数据需求提给IT部门。

IT部门结合实际的分析看板去设计这部分数据要提供到什么粒度、什么样的表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问题,而至于数仓的建设,万昌印刷希望它是渐进的,随着企业对数据应用诉求的加深而逐步完善。

以上,是李老师分享的全部内容。

五、最后

本篇主要说明了企业如何将BI分析平台做到几乎0周期项目上线,在短期内实现了销售、生产端核心业务数据的线上化,并最终让“数据价值可视化”,从而让领导认可,让同事减负,让数据真正成为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BI工具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深水区,企业落地时远不是找一款能够满足基础拖拉拽的可视化工具就可以,不少以前选择自研或选购国外BI的企业近期也都转而选择FineBI。

因为FineBI的三大功能:数据编辑、主题模型、def函数,以及背后支撑的spider引擎,从功能到性能,都在支撑用户能够把分析思考过程中的每一步,通过数据表达出来,辅助用户深度思考复杂业务问题,最后真正实现让数据变为生产力。

最后,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更多BI财务分析场景,可点击下方图片免费体验试用FineBI。

商业智能BI产品更多介绍: www.finebi.com

产品体验

相关内容

目录
立即体验 立即体验

商务咨询

在线咨询
专业顾问帮您解答问题

电话咨询

技术问题

投诉入口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