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数据治理有什么关系?

文 | 商业智能BI相关文章 阅读次数:104 次浏览
2024-05-09 9:46:52

在企业数据治理的广阔领域中,首要且关键的一步是明确沟通数据治理的需求。这包括对企业所持有的数据种类、数据存储位置、以及当前数据管理的具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记录。了解企业的数据资产是制定有效数据治理策略的基础。企业需要识别和盘点所有类型的数据资产,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它们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在这一背景下,数据模型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模型作为描述数据结构和数据之间关系的工具,为数据治理提供了基础框架和规则。而数据治理则是确保数据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的过程,它依赖于数据模型来实现这些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数据模型与数据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数据模型设计和数据治理实践,提升企业的数据管理能力。我们将首先介绍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以及数据模型的重要性。我们将深入讨论数据模型在数据治理中的作用,包括如何通过数据模型来支持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和合规性等。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模型和数据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企业的数据战略向前发展。

一、什么是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之于数据,犹如建筑模型之于建筑,它提供了对数据特征的详细描述。简而言之,数据模型是一套标准化的、易于理解的符号集合,它们用于表达数据的结构和关系,便于计算机系统进行实现和操作。这些模型为数据治理、分析和应用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确保数据以一种有序和一致的方式被理解和使用。

1、  数据模型关键组成要素

数据模型通过三个核心要素来全面捕捉数据的各个方面,分别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

组成要素,数据模型,数据治理

(1)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主要描绘系统的静态方面,涵盖了数据的分类、属性、特性以及不同数据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数据模型的基石,它对于定义数据模型的本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据库系统的语境中,数据模型的称谓往往与其数据结构的类型相联系,如“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分别对应层次化和关系化的数据结构。

(2)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则涉及系统的动态方面,包括对数据进行添加、更新、删除和检索等操作。一个完善的数据模型需要明确定义这些操作的具体含义、操作语法、规则以及实现这些操作所使用的编程语言或查询语言。

(3)数据约束

数据约束代表了一组完整性规则,它们是对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关系的限制条件。这些规则确保了数据存储和数据模型状态变化时的准确性、合法性和一致性。例如,确保数据库中某个表的客户编号唯一性或姓名字段不允许为空,都是完整性规则的体现。通过这些约束,可以维护数据的质量和数据模型的一致性。

二、数据模型有哪些类型

数据模型是对数据对象、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规则进行概念化描述的工具。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抽象层次,数据模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

1、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致力于捕捉和表达关键的业务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例如客户、供应商、产品、合同、分销渠道和生产过程等。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反映业务概念层面的框架,明确实体、属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概念模型侧重于业务逻辑的表达,详细描述业务概念所对应的对象实体及其相互关系,以便于业务人员和系统开发者理解和分析。

构成概念模型的三个基本组成包括:

  • 实体:代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概念。
  • 属性:描述实体所具有的特征或细节。
  • 关系:定义两个实体间的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 

以销售业务为例,客户和商品可视为两个不同的实体;客户类型、客户名称、收货地址属于客户实体的属性;商品类型、商品名称、商品价格则属于商品实体的属性;而销售行为则构成了客户与商品之间的一种关系。 

概念模型,数据模型,数据治理

在构建概念模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范围和所涉及的关键对象。设计工作通常从一个选定的主题域开始,而在概念模型的建模阶段,通常不会涉及具体的数据库结构细节。

(1)概念模型的特点

  • 概念模型提供组织范围内的业务概念视图,重点在于捕捉和表达用户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到的数据。
  • 这种模型主要服务于业务用户,与硬件(如存储容量和位置)或软件(如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技术)的具体规范无关。

通过确立基本的业务概念和范围,概念模型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共享的术语和定义,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基础。

(2)概念模型的用途

概念模型用于界定建模的范围、确定建设的主题、梳理主要的业务联系,并构建逻辑数据模型的框架。

它是设计者基于对用户需求和业务领域的深入理解,经过分析和综合后,提炼出的概念集合,用以描述用户的业务需求。概念模型不依赖于特定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独立于信息化人员之外,纯粹反映信息需求的概念性结构。

它不仅具备强大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直接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而且应该设计得简洁、明确、易于理解。在数据治理规划中,概念模型常用于规划数据治理的主题,帮助梳理业务对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用途,数据模型,数据治理

2、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是对企业数据需求的全面表示,它详细阐述了数据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属性、定义、描述和示例等。逻辑模型更侧重于系统的实现细节,有时为了简化系统设计,可能会将多个实体合并为一个通用实体。

(1)逻辑模型的特点

  • 与概念模型相比,逻辑模型增加了对数据元素和结构的更详细定义,包括为每个数据元素指定了数据类型和字段长度等信息。
  • 此外,逻辑模型的设计通常需遵循数据库的第三范式,以符合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规范。

尽管如此,逻辑模型仍然是独立于特定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它为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提供了一个抽象层,但还不能直接用于数据库的实际开发工作。逻辑模型是向物理数据库设计过渡的一个中间步骤,它确保了设计的一致性和标准化,为后续的数据库实现奠定了基础。

逻辑模型,数据模型,数据治理

(2)逻辑模型的应用价值

逻辑模型能够精确捕捉并表达业务部门的具体需求,对于系统在物理层面的实施提供了关键的指导。

它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实体及其相互关系来描绘企业的数据架构蓝图。设计逻辑模型的主要目标是创建一个企业数据架构的蓝图,并指导系统的开发建设。此外,逻辑模型使用业务术语进行设计,因此它成为了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双方交流的有效工具。

通过逻辑模型,技术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业务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系统设计的一部分,而业务团队则能够确保他们的需求在技术实现中得到准确体现。

3、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为数据库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抽象层次,它包含了详尽的元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创建数据库的可视化结构至关重要。物理模型使得设计者能够详细规划数据库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列键、数据完整性约束、索引、触发器以及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相关特性。通过物理模型,开发者可以在数据库实际部署之前,对数据库的物理特性进行建模和优化,确保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能够满足系统的具体要求。

物理模型,数据模型,数据治理

(1)物理模型的特点

与逻辑模型相比,物理模型更进一步,它详细描述了表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主键和外键的关联、索引的创建等。在物理模型中,每个数据元素的列都被赋予了具体的数据类型、长度、默认值、约束条件、存储配置和访问权限等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的物理模型设计。例如,MySQL、Oracle等关系型数据库与NoSQL数据库在数据建模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2)物理模型的应用

物理模型的主要作用是将逻辑模型转化为数据库系统中可实现的模式,从而实际存储和管理数据。

一个设计良好的物理模型能够优化数据存储效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便利。通过精心设计的物理模型,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降低维护成本,并支持应用程序的高效运行。

物理模型应用,数据模型,数据治理

物理模型的设计任务不仅限于满足系统运行和数据存储的基本需求,它还需综合考虑系统性能的优化。这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 识别关键流程:区分系统中的高频使用流程、大数据处理任务以及那些具有高优先级的操作。
  • 性能优化:为关键流程设计性能提升策略,如通过引入数据冗余来加快访问速度和提高系统的响应能力。
  • 权衡评估:对所采取的优化措施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它们对系统查询性能、数据修改操作、存储资源消耗的影响,以及可能对数据一致性带来的风险。

 物理模型设计的目标是在确保数据存储效率和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同时,提升系统处理数据的能力,满足企业对性能的要求,同时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数据模型的重要性

数据模型在应用系统开发、数据集成、数据仓库构建、主数据管理、数据资产管理等关键的数据管理和应用项目中扮演着共同且关键的角色。将其视为数据治理的基石,一点也不夸张。

如果将企业信息化比作人体,那么数据模型就是支撑人体的骨架,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和流动路径则构成了血管和脉络系统,而数据本身则相当于血液。数据模型确保数据如血液一般,在企业信息化体系中顺畅流动和有效运作。

无论是操作型数据库还是数据仓库,数据模型都是组织数据、指导数据表设计的核心工具。Linux创始人Linus Torvalds所言“差程序员关心代码,好程序员关心数据结构及其关系”凸显了数据模型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数据模型,数据才能被有序地组织和存储,从而实现大数据的高效、低成本、高效率和高质量利用。

1、提升数据质量

正如建筑师在建造房屋前需设计蓝图,开发应用程序前也应深入考虑数据。缺乏整体视角的数据环境会使得技术人员在面对系统故障或数据问题时束手无策。数据模型有助于定义问题、识别缺失和冗余数据,从而选择最优解决方案。

2、降低成本

数据模型有助于以较低成本构建应用程序,并能及早发现错误和疏漏。良好的数据模型还能作为编写SQL代码的参考,加快开发进程。研究表明,数据建模虽只占项目成本的一小部分,却能显著减少编程成本。

3、明确项目范围

在企业中,不同背景的业务人员、数据分析师、架构师、数据库设计人员、开发人员等需共同讨论数据问题和需求。数据模型作为一种高效的沟通工具,能够促进各方快速达成共识。其业务术语的一致性让业务人员能够理解并确认开发人员的工作,从而推动共识的形成。

4、提高性能

许多数据库性能问题并非由软件引起,而是由于不当的数据库使用。数据模型提供了一种理解数据库的方法,要求概念清晰、一致,并根据规则将逻辑模型转化为数据库设计,进而调整以优化性能。

5、减少数据错误

数据模型通过数据库的主外键设置、数据质量规则约束、参考数据完整性等手段,有助于提升数据质量。数据错误比应用程序错误更严重,一旦大型数据库中的数据被破坏,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6、数据治理的良好开端

数据梳理与建模是企业数据盘点和摸底的重要工具。数据模型有助于全面了解业务与数据现状,分析潜在的业务与数据问题。成功的数据模型设计促进了业务需求的有效沟通,提高了数据的精确性和易用性,为企业数据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  数据模型与数据治理有什么关系

在企业的数据架构体系中,数据模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枢纽角色,它在数据治理过程中实现了业务需求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衔接。数据模型的职责不仅限于定义数据的存储结构和访问方式,它还与多个关键的数据管理领域紧密相连,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标准制定、主数据协调、数据质量监督、数据安全保障以及数据的集成和操作处理。

在数据治理的整体框架内,对数据模型的精心设计与管理是开启数据治理工作的第一步。一个设计精良的数据模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数据治理的效率和效果,确保数据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长期成功。通过优化数据模型,企业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访问性,从而为决策制定、业务流程和战略规划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数据模型与数据治理,数据模型,数据治理

1. 数据模型与元数据

在数据模型的构建中,业务模型主要涉及对业务主题和业务规则的描述,这些内容构成了业务元数据的核心。而物理模型则涵盖了数据实体、实体间的关系、数据结构以及主键和外键的联系等,这些构成了技术元数据的主体。

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是进行元数据血缘分析的基石。因此,可以认为数据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套集合了描述企业业务需求的元数据。

2. 数据模型与主数据

从技术层面来看,主数据管理是依托于数据模型来驱动的。主数据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主数据的定义、管理、清洗、采集与分发以及质量管理等,都是基于主数据的元模型来构建的。

数据模型为MDM提供了一个清晰且一致的数据结构定义,它指导着主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规划和实施。

3. 数据模型与数据质量

在多系统信息化环境中,数据模型的不一致性是引发数据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数据模型为数据质量管理提供了关键的元数据输入,包括业务元数据的一致性定义和数据质量规则的定义,为后续的数据质量规则制定、数据质量检查和数据质量报告的生成奠定了基础。

一个设计良好的数据模型可以减少数据统计口径的不一致性,并降低数据计算错误的风险。

4. 数据模型与数据标准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复杂数据结构进行抽象化描述的一种方式,它也是对业务规则的一种表达。从数据库的角度来看,数据的意义在于其能够准确体现所定义的业务规则。只有正确的业务规则才能明确地定义实体、属性、关系和约束条件。

因此,数据模型的标准化是数据标准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数据模型中的业务规则源于对企业运作的详尽描述,它有助于企业创建和执行具体的业务活动。

因此,业务规则需要被明确地制定出来,并随着企业操作环境的变化而及时更新,以确保数据模型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的实际运作,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标准化。

5. 数据模型与数据安全

数据模型是确保数据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构建数据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实体、属性、关系和限制条件,并针对企业特定的数据保护需求,对敏感的数据字段或表格进行标记。

企业应利用数据模型来明确数据安全技术实施的具体需求和业务规则,从而确定哪些数据字段可以被特定人员访问,以及哪些数据字段需要进行脱敏处理。

6. 数据模型与数据仓库

数据模型是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BI)系统的核心,一个优秀的数据模型有助于进行数据的血统和影响分析,从而确保决策的高质量。在构建数据仓库的过程中,数据模型扮演着数据组织和存储策略的角色,它强调从业务需求、数据存取和使用的角度来合理地存储数据。只有通过数据模型将数据有序地组织和存储,才能实现大数据的高效、低成本、高效率和高质量利用。

数据模型的设计是数据仓库建设的基石,它不仅提供了全面的业务梳理和整体数据视角,还促进了业务与技术的顺畅交流,形成了对主要业务定义和术语的共识。此外,数据模型具有跨部门的中立性,能够表达和覆盖所有业务领域。

7. 数据模型与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是指将来自不同来源、具有不同格式和特性的数据,通过逻辑或物理的方式进行有效整合,以便企业能够实现全面的数据共享。为了达成数据的集中与共享,对现有的数据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变得尤为关键。

在数据集成的过程中,确保数据模型中关键元素之间的一致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这种一致性包括数据定义、结构和关系的匹配,是实现无缝数据集成的基础。只有当数据模型的关键组成部分保持一致时,不同系统和应用之间的数据才能真正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集成的数据视图。

8. 数据模型与数据操作

数据模型详细阐述了数据的三个关键方面:结构、操作和约束。数据操作部分具体定义了可以在数据结构上执行的操作类型及其执行方法,构成了一组操作算符。这些操作算符共同构成了数据交互的标准化框架,确保了数据交互的规范性。

此外,数据模型中规范化的结构设计和明确的约束条件为数据的存储与操作提供了坚实的保护措施,有效降低了在数据操作过程中产生异常的风险。

五、  总结

数据模型是数据治理成功的基石。通过精心设计的数据模型,企业能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对于实现数据治理的长期目标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采取一种全面的方法来构建和维护其数据模型。这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精确性,还包括对业务流程和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此外,随着企业环境和市场条件的不断变化,数据模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据治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要求企业不断地评估和改进其数据管理实践。通过持续的投入和努力,企业可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数据治理框架,这将为企业的决策制定、风险管理、客户服务和创新活动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最终,有效的数据治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推动其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我们希望本文能够为那些致力于提升数据管理能力的企业和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指导,帮助他们在数据驱动的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

帆软软件深耕数字行业,能够基于强大的底层数据仓库与数据集成技术,为企业梳理指标体系,建立全面、便捷、直观的经营、财务、绩效、风险和监管一体化的报表系统数据分析平台,并为各业务部门人员及领导提供PC端、移动端等可视化大屏查看方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需求响应速度。

产品体验

相关内容

目录
立即咨询 立即咨询

商务咨询

在线咨询
专业顾问帮您解答问题

电话咨询

技术问题

投诉入口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