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指標是聯合國為推動永續發展所訂定的衡量標準,聚焦於全球共同面對的經濟、社會與環境議題。這些指標來自2015年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共同協議,包含17項目標、169個細項目標,以及超過230個衡量指標。台灣在SDGs指標推動上展現國際競爭力。下表顯示台灣大學於全球SDGs指標的排名表現:
SDGs指標 | 全球排名 | 說明 |
---|---|---|
SDG 3 健康福祉 | 第2名 | 臺大醫學院及公衛學院推動醫療服務與全球衛生研究 |
SDG 14 海洋生態與保育 | 第9名 | 臺大推動海洋監測與生態保育計畫 |
SDG 16 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制度 | 第12名 | 臺大推動公共參與與校務透明 |
SDG 9 產業創新 | 第13名 | 臺大展現創新實力與產業鏈結 |
SDG 2 消除飢餓 | 第18名 | 強化糧食安全與產業永續 |
SDGs指標的正式定義來自聯合國於2015年通過的《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這份議程確立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目標在於解決全球面臨的環境、經濟與社會問題。SDGs指標不僅僅是單一數據或標準,而是一套完整的目標與指標體系,涵蓋消除貧窮、氣候行動、教育品質、性別平等等多元議題。這些指標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共同語言與行動指南。
SDGs的核心精神強調多樣性、包容性與「不讓任何人被遺漏」(no one left behind)。這些價值主張體現在聯合國2015年通過的「2030永續發展議程」中。SDGs涵蓋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大面向,目標在2030年前改善全球生活。這套指標不僅是國際政策的依據,也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鼓勵全球公民共同參與永續發展行動。SDGs強調促進平等、社會融合、環境永續及全球夥伴關係,並透過具體指標追蹤進度,確保行動有效。
SDGs指標的價值在於提供明確的衡量標準,讓各國、企業與個人都能參與並檢視永續發展的進展。
SDGs指標的架構分為三個層級,展現出完整且細緻的永續發展藍圖:
層級 | 數量 | 說明 |
---|---|---|
目標(Goals) | 17 | 涵蓋經濟、社會、環境三大面向 |
細項目標 | 169 | 具體化每項目標的行動方向 |
指標 | 230+ | 量化衡量進度,追蹤永續發展成效 |
這套架構讓sdgs指標成為全球衡量永續發展進度的共同標準。各國政府、企業與個人可以根據這些指標,制定政策、策略與行動計畫。聯合國每年發表《永續發展報告》及SDG Index,持續監測全球推動進度,確保目標落實與調整。sdgs指標同時也是企業ESG管理的重要參考,推動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均衡發展。
聯合國將sdgs指標分為三大面向: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這三個面向幫助各國聚焦於不同領域的永續發展。經濟成長強調產業創新、就業機會與潔淨能源。社會進步關注消除貧窮、教育品質、性別平等與和平正義。環境保護則聚焦於氣候行動、淨水資源、海洋與陸地生態保育。這樣的分類方式讓政策制定者與企業能更有效地規劃永續策略。
例如,「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屬於社會進步,「可負擔的潔淨能源」屬於經濟成長,「氣候行動」則屬於環境保護。
SDGs指標也可依據5P原則分類,分別為People(人類)、Planet(地球)、Prosperity(繁榮)、Peace(和平)、Partnership(夥伴關係)。People關注健康、教育與平等。Planet強調環境保護與資源永續。Prosperity聚焦經濟發展與創新。Peace推動和平正義與包容社會。Partnership則強調全球合作。這五大原則讓永續發展目標更具整體性與協作性。
下表整理SDGs目標與ESG範疇的對應關係,幫助讀者快速理解各目標的分類:
SDGs目標 | 所屬ESG範疇 |
---|---|
SDG1 終結貧窮 | 社會(S) |
SDG6 淨水及衛生 | 環境(E)、社會(S) |
SDG13 氣候行動 | 環境(E)、治理(G) |
SDG17 多元夥伴關係 | 治理(G) |
這種分類方式讓企業與投資人能更清楚地看見sdgs指標與ESG策略的連結,進而推動多面向的永續發展。
SDGs指標涵蓋多元議題,以下為部分具體目標與內容:
例如,遠東新世紀公司將回收寶特瓶製成紡織品,落實責任消費與生產。
「直接跟農夫買」平台協助小農增加收入,實踐消除貧窮與減少不平等。
每個人與企業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sdgs指標:
企業依循sdgs指標推動ESG策略,能提升國際競爭力與投資人信任。
個人與企業共同參與,將使永續發展成為社會主流。
台灣在永續發展推動上展現高度活力。中央政府設立專責單位協助地方政府將國際目標轉化為可執行的本土計畫。許多縣市發展出具在地特色的政策,例如嘉義縣培訓外籍配偶成為長照教練,提升社區照護能力,促進文化融合。台灣行政院更提出第18項本土目標「非核家園」,展現本土特色。專家指出,台灣在推動過程中,常因國際指標與本地需求不同,導致基層公務員難以執行,民眾也較難感受成效。為解決這些挑戰,中央單位積極扮演教練角色,協助地方政府推動本土化行動。台灣民間參與度高,新創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將永續理念融入營運,形成多元推動模式。
全球各地積極實踐永續發展目標,許多國家展現創新解決方案:
根據2023年永續發展報告,全球SDG達成率自2015年僅提升2%,疫情後進展幾乎停滯。高收入與低收入國家差距擴大,水資源、能源、工業創新等目標有些許進展,但全球仍有超過40%人口面臨缺水,氣候暖化速度加快,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整體而言,全球推動永續發展仍需加強多面向行動與國際合作。
個人與企業都能參與永續發展行動。個人可從日常生活做起,例如節約用水、支持在地農產品、參與志工服務。企業則可採取多元策略:
企業可將CSR行動與永續目標結合,提升國際競爭力。個人與企業共同努力,能讓永續發展成為社會主流。
SDGs指標帶來多元正面影響,涵蓋環境、經濟與社會三大面向,促進城市治理、社會公平與綠色產業發展。
常見挑戰包括資源與技術限制,但各界可透過合作、教育與創新技術克服困難。
每個人、企業與社會都能從日常行動參與SDGs,像是節能減碳、支持在地農產品或推動教育平等,攜手實現永續未來。
SDGs指標屬於全球永續發展目標,涵蓋經濟、社會、環境三面向。ESG則是企業評估環境、社會、治理表現的標準。兩者目標相近,但應用範圍不同。
一般人可從日常生活做起,例如節能減碳、垃圾分類、支持在地農產品。參與志工活動或推廣永續理念,也能貢獻社會。
SDGs指標架構基本固定。聯合國會根據全球發展狀況,定期檢討指標內容。各國可依本地需求調整推動重點。
台灣面臨國際參與受限、本地需求與國際指標落差等挑戰。政府與民間積極合作,尋找本土化解決方案。
學生可參加校內永續課程、社團活動,閱讀相關書籍。也能參與校園環保行動,從實踐中學習永續發展理念。
免費資源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