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培训、监控生产过程,确保生产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其目标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确保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生产安全管理包括风险评估、安全规范、设备检查、应急处理等方面,通过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实施安全管理系统和标准化作业,企业能够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降低意外事故的风险。本栏目将介绍生产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实施策略和行业应用,帮助企业加强安全意识,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
“设备一旦联网,安全就像一道永不停歇的考试。”在工业互联网时代,远程监控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标配——据《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统计,超68%的制造业企业已接入或计划接入设备远程监控系统;但与此同时,超过56%的企业经历过因远程访问、数据传输等环节导致的安全事故。设备远程监控的高效管理模式,究竟如何做到“既高效又安全”?多数管理者的焦虑,不只是怕数据泄露,更怕生产线被“黑客远程暂停”;而技
你知道吗?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据工信部2023年数据披露,近60%的工厂已开始布局设备远程监控,但其中有超过40%的企业曾因安全隐患遭遇生产中断或数据泄露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数字化运营必须直面的新挑战。与此同时,虚拟工厂建模正逐步成为提升运维效率的“新武器”,让企业在复杂生产环境中实现降本增效。但很多管理者心里还是有疑问:设备远程监控真的能确保安全?虚拟工厂建模具体怎么提升效率?是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决定企业生存的分水岭。2023年,工信部数据显示,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连接设备超1亿台,服务工业企业超过20万家;但与此同时,安全事故和生产风险并未随之完全消失,反而一些新型隐患开始浮现。很多企业管理者会问:“工业互联网能提升安全性吗?智能生产管理强化风险管控到底有多大价值?”实际上,传统安全管理方式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生产环境,数据孤岛、响应滞后、隐患难察这些
在制造业现场,一台机器人在夜班自动巡检,发现异常温度后迅速报警,避免了设备烧毁和人员伤害。这样的场景已不再是科幻小说,而是智能管理系统与机器人自动化结合的日常工作。根据《2023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报告》,截至去年底,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322台,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事故率同比下降15%。为什么自动化和智能管理系统会显著提升安全性、降低生产风险?这是每一家工厂、每一个管理者都关心的话题。很
你还在为生产线设备的突发故障焦虑吗?每一次设备停机带来的生产损失、每一次安全隐患的累积,似乎都在提醒我们:传统的人工巡检和事后维修已难以满足现代工厂对“安全”与“效率”的双重需求。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年均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而其中60%源自于监控不到位与响应不及时(见《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报告》)。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产业的今天,设备远程监控正成为企业生产风险管控的新基石。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以“专业、简捷、灵活”著称的企业级web报表工具
自助大数据分析的BI工具,实现以问题导向的探索式分析
一站式数据集成平台,快速连接,高时效融合多种异构数据,同时提供低代码……
全线适配,自主可控,安全稳定,行业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