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控制塔是企业用来监控和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它通过集成各类数据,实时展示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库存、运输、采购等信息。可视化功能帮助企业高效监控供应链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应链运作的灵活性与效率。
一份国资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国资系统信息安全事件同比增长了34%,其中因“自主可控”薄弱导致的数据泄露事件占比高达60%。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国企管理者的焦虑:核心业务、资产管理、供应链和运营数据,随时可能因技术依赖外部而暴露风险。很多人以为,采购了国产软硬件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真正的“自主可控”远不止产品国产化那么简单。它是技术、标准、生态、管理体系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信创(信
你可能没注意到,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正在被“自主可控”硬件以及信创生态深刻重塑。根据《中国信创产业发展报告2023》统计,超过60%的中国大型企业已将信创生态纳入IT战略重点,而本地化基础硬件的采购增速远超传统外资品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趋势?因为数字化转型不再只是软件升级,更是底层架构的全面焕新——安全、效率、业务灵活度,乃至企业对未来的掌控权,都直接被信创生态所影响。许多企业在实际转型过程
忽视供应链安全的后果,往往比我们预想的更严重。根据《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报告(2023)》的数据,2022年中国制造业因供应链中断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远超企业早期数字化投入成本。更令人警醒的是,2023年《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显示,超过60%的企业在系统可靠性上存在隐患,核心业务一旦受影响,恢复周期平均超过5天。这背后不仅仅是技术短板,更是生态协同的缺失。现实场景里,供应链安全早已不是单
当“卡脖子”成为现实,不少企业才发现核心IT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远不只是口号。2023年,国内有超过60%的大型企业在信息化升级时,面临中间件国产化的紧迫需求。中间件——这个曾被默默嵌在业务系统背后的“无名英雄”,如今成了“信创”浪潮下的主战场。你是否还在纠结国外中间件替代难、迁移代价高?或者对国产中间件的稳定性、安全性心存疑虑?其实,国产中间件已经在金融、制造、能源等关键行业实现规模应用,甚至不少
每天数以百万计的业务请求在企业系统中流转——但你是否想过,API网关背后承担着多大的压力?一次流量激增,一台服务器宕机,甚至一个微服务响应异常,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业务链路的稳定和用户体验。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后端资源充足,前端却卡顿无比;明明监控一切正常,偶发的故障却让业务停摆?这背后,常常暴露的是负载均衡与高可用架构设计的不足。如何让API网关实现真正的负载均衡与高可用?这不仅关乎技术选
以“专业、简捷、灵活”著称的企业级web报表工具
自助大数据分析的BI工具,实现以问题导向的探索式分析
一站式数据集成平台,快速连接,高时效融合多种异构数据,同时提供低代码……
全线适配,自主可控,安全稳定,行业领先
扫码添加专属售前顾问免费获取更多行业资料